“回眸五年奋进路”系列报道之四十:新起点新目标新发展 力物学院正砥砺前行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9-07-08     浏览量: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秉持以基础教学为中心,一手抓学院内涵建设,一手抓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扎实推进教学工作,稳步提高办学质量。

    坚持实施院教学督导组不定期教学听课制度,实施院领导班子听课和教师间互相听课制度,坚持开展基础课集体备课,基础课示范教学和基础课晚自习辅导答疑制度,保持与校督导组的主动沟通。近年来无1例教学事故发生。学院青年教师在近年来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师资水平。

    学院现有教师67人,其中教授4人(含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7人,占比40.3%;博士30人,占比44.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外访学青年教师逐年增加。

    夯实基础实验室建设,全面服务学校需要。

    学院拥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光电物理专业实验中心和工程力学专业实验中心,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400余万元,面向全校理工科57个专业4400余名本科生和学院研究生开设实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多次协助其他学院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各专业认证工作,顺利通过安徽省委组织部随机抽考,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平均每年接待2所中小学校观摩、考察。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2013年至今,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类)、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科技成果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完成纵横向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5篇以上。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项。

    学科发展迅速,助力学科内涵建设。

    2017年成功获批力学一级硕士点,2018年新增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两个二级学科,2019年光电系统与控制硕士点实现第五次招生,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2019届毕业生派遣日就业率高达99.2%。应届本科生考研率逐年上升,2019年高达32.03%。涌现出诸如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造血干细胞捐赠者马凯旋等一大批刻苦专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毕业生。建立了27个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2006年以来获国家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97项,省级一等奖51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121项。

    充分发挥党建核心作用,融入学院整体发展。

    学院党委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年来,举办两期分党校培训班,培训学员41人,发展学生党员50人,教师党员1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10余人。组织在职党员赴岳西、泾县、寿县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南岭社区联合组织社区退休老党员、学院退休老党员、学生党员参观淮南好人馆、廖家湾村革命纪念馆。

    坚定信心,展望未来,我们永远在路上。力物学院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全院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宏伟目标和学院的发展上来,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勇攀高峰。


(撰稿、核稿:力物学院 吴建强 石秀光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上一条:我校在全省高校青年师生主题演讲比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杰出校友桂来保、龚乃勤等参访母校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