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偶氮化合物的热安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9-11-07     浏览量:

    近日,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爆炸科学与工程系刘上豪博士等人在偶氮化合物的热安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国际ESI工程学学科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IF=7.65,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工程技术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hermal 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hazardous scenarios identification using thermal analysis coupl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2-(1-cyano-1-methylethyl)azocarboxamide》的论文。

    该研究以一种新型偶氮引发剂CABN为例,通过研究其独特的热分解行为分析其可能的反应机理模型,借由仿真技术,模拟了CABN在55加仑不锈钢桶中热失控的情形,最终通过风险矩阵分析与基于Borda法的量化风险评估,对CABN储存过程中的24种危害情景进行了详细分级。研究表明:CABN的热爆炸临界温度为71oC,在储存运输中极易发生热失控反应;55加仑桶中的CABN失控时绝热温升高达830oC,体系一旦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本研究为自由基聚合产业及前线工人提供了将风险及危害情景可视化的具体方案,为相应防火防爆装置的设计及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偶氮类引发剂的安全储存及运输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刘上豪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卢奕名为论文的完成做了重要的工作。

    该研究工作受到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08085ME125)及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KJ2017A078)、安徽理工大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13810



(撰稿、核稿:化工学院 刘上豪、钱元,刘锋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上一条:学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家辅导报告会 下一条: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佩刚一行来校调研指导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