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思政建设,11月17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崇智楼A321会议室举行《中国文化导论》课程建设研讨会,校教务处负责人陈孝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等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摄影:王新林)
院长方胜总结了《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既要致力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更要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在坚定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中国文化导论》开设以来的10多年中,《中国文化导论》教学团队成绩喜人,率先在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位老师荣获安徽社科普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修订出版了《中国文化导论》教材,增加了习近平用典、拓展阅读等内容,获评为安徽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三是《中国文化导论》教学团队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如与学科竞赛结合,开展《中国文化导论》特色实践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意蕴、魅力通过学科竞赛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文化传统的学习中拓展胸怀,增加文化底蕴,在“行与做”中增长见识、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
学院督导组汇报了近期《中国文化导论》课的听课情况,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副院长吕延反馈了试卷等教学档案检查的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代大为副院长对本学期《中国文化导论》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陈孝杨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性意见。一是《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必修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了解专业学生状况,进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让广大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二是要注重《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形成性考核评价,把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相结合,要继续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把握学生学习特点需求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三是教研室在业务学习中要进一步丰富《中国文化导论》教学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学院党委书记王大贤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学院将认真总结《中国文化导论》课程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课程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文化导论》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精华;引发学生自觉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热情,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中国文化导论》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