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 感受匠心——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举办非遗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核稿:孟静 撰稿:空测学院 韦伟 审稿:李长虹
资料来源: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日期:2024-05-27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5月26日上午,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邀请安徽图书馆耿宁馆员在明理楼204教室为学院近100名学生带来主题为“清心修书千秋事,妙手补书书可春”的讲座。

讲座现场

古籍修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清代文献中也有关于书籍修复技术的记载。耿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给同学们讲述了古籍和善本古籍、古籍文献的载体、装帧、修复、保护等基本知识。她指出,古籍修复是指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整复原,以最大限度延长古籍寿命。向同学们展示了在修复工作中会遇到的破损程度不同的古籍,并介绍了修复过程中一般包括的拆解、修整和复原三大环节。现场以视频形式展示了古籍修复的全过程。耿宁从科学分析研究、馆藏破损调查、管理服务系统、标准化工作和宣传推广等五个方面向学们介绍了古籍修复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并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对古籍修复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鉴别纸张(摄影:韦伟)

在体验环节,耿宁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古籍修复的工具、设备、材料,尤其是纸张,更为珍贵。她告诉了同学们在400倍显微镜下,纸张纤维图的判别方法。讲座最后,她邀请了部分同学跟她一起学习如何鉴别各类纸张和古籍最简单的装帧方法。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古籍修复体验让他们贴近历史,触摸过去,了解传统,体会了匠心工艺。此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感受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撰稿:空测学院 韦伟

核稿:孟静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郭会霞

审稿:李长虹

上一条: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淮南赛点赛事圆满完成 下一条:人工智能学院举办“科技筑梦,AI未来”特色文创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