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30日,医学院“微尘聚光小队”赴淮南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非遗传承-廉洁教育-医学服务”体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藤编非遗研学:青藤为媒,编织文化传承的青年脉络
队员在京奥广场非遗工作室,随传承人汤多荣学习藤编技艺,从选材到编织亲手制作传统花结。汤多荣强调青年对非遗传承的关键作用,展柜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藤编作品,让队员深化对文化传承的认知。

体验藤编技艺
廉洁文化浸润:从古籍典故到豆腐哲学的清廉思辨
团队参观淮南市党风廉政教育馆,在“古贤传承厅”研读《淮南子》廉洁典故,通过欹器“满则覆”特性感受警示意义。

参观廉政教育馆宣传栏
社区健康服务:医学规范下的民生服务与文化传播
洞山街道军民社区义诊中,实践队开展血压测量服务共计51人次,为社区居民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并建立健康档案。活动同步发放非遗宣传单,形成“医学服务+文化传播”协同赋能模式。

社区居民介绍海姆利克急救法
豆腐技艺研学:古法工艺中的廉洁隐喻
在寿县非遗豆腐基地,队员体验石磨研磨等工序,其工艺要求亦隐喻“清廉需经磨砺”的人生哲理,与廉政教育馆“重任在身,廉字千心”的寓意形成呼应。

体验石磨研磨
此次实践让学子在藤编中触传统,于豆腐中悟清廉,以医学服务践担当。正如队员在活动结束后的感言:“千年非遗遇现代医学,实践成为青年传承文化与服务健康中国的使命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