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推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7月7日至7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湖畔青禾·思政护航志愿服务队”走进黄山市太平湖镇南安村湖居公益课堂,通过思政特色教学、志愿服务、人物访谈等形式,用青春力量点燃乡村儿童的精神火炬,以创新实践诠释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

团队志愿者开设理想信念教育课堂
德育铸魂:理想信念照亮成长之路树立远大志向
团队开设“点燃理想信念之火,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理想信念德育课堂,生动讲述湘江战役的壮烈故事,分享新中国十大劳模以及各行各业优秀模范的事迹,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心怀感恩,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团队志愿者开设地理科学智育课堂

团队志愿者开设古诗词智育课堂
智育启真:天地诗心探索知识海洋厚植家国情怀
团队开设“地理科学启智,古诗经典铸魂”的特色思政智育课堂,以太平湖为实例,深入解析其地质构造、水文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引导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珍惜家乡的生态资源。同时,团队志愿者以李白描绘太平湖的古诗《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为切入点,通过配乐朗诵、背景解读和意象剖析,让孩子们领略古诗之美,当孩子们发现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色正是自己家乡的山水时,对故土的热爱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团队志愿者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体育强身:六段功法锤炼意志体魄锻造坚韧品格
团队开设“毛氏六段凝体魂,青春百志筑时基”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健康实践相结合,为孩子们讲解了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孩子们意识到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团队志愿者开设思政美育课堂
美育润心:方寸之间绘就湖光乡情绽放艺术才华
团队开设“石头上的图画”的创意思政美育课堂,引导孩子们观察太平湖周边的景色,发挥想象力,将石头的形状、纹理与太平湖的风景联系起来。平凡的石头经过孩子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太平湖风景画,让孩子们理解美不仅要被创造,更要被守护。就像美丽的家乡,既需要用画笔描绘它的美,更需要用行动保护它的美。

团队志愿者开设思政劳育课堂
劳育塑行:艺术创作触摸榜样力量传承奋斗精神
团队开设“向榜样学习,成为想成为的人”的艺术思政劳育实践活动,以太平湖镇本土榜样为原型,讲述他们坚守岗位、奉献社会的故事。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彩色黏土创作自己敬佩的榜样人物,将“助人”“坚守”“奉献”等精神具象化。同时,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愿望,制作时间胶囊,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立德践行:公益薪火相传育新人思政筑梦向未来

志愿者采访湖居公益课堂学生家长
7月9日,为深入了解乡村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实践团队在太平湖镇开展家访调研活动,与湖居公益课堂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思政教育状况。家长对实践团队的教育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将思政元素融入德智体美劳各环节,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价值观教育。

团队志愿者采访汪燕琴女士
7月10日,黄山区太平湖湖居公益课堂创始人、省三八红旗手、黄山好人汪燕琴女士,太平湖镇党委副书记张海峰来到现场,与实践团队进行交流。在谈话中回顾公益课堂的缘起与发展历程,生动彰显地方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对乡村教育振兴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

团队成员与汪燕琴女士及学生们合影(摄影:查余秀、李文静、宣静宜、吴婧)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五育融合”理念,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思政课程,为太平湖镇的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启发和温暖,全方位、多维度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