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想引领、践行育人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求是问路调研队近日赴革命圣地安庆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循着先辈足迹,用脚步丈量历史,在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中,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磅礴伟力。
7月7日,调研队首站抵达共青团安庆市委员会,宣传与网络工作部主任周亮对调研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了团队将学术研究与红色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方向。周亮详细介绍了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以及与新青年革命运动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为后续调研活动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与指导。
随后,调研队前往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参观独秀园。园内,“新青年”碑刻肃立,“民主”“科学”牌坊巍然。展馆内三百余幅珍贵照片、百余件实物与详实文字,勾勒出新文化运动旗手、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先生上下求索的一生。“开启民智”“觉醒年代”“开天辟地”“矢志抗战”四个篇章,清晰再现了思想启蒙到建党实践的壮阔历程。32株笔直杉树如忠诚卫士,陈独秀铜像目光如炬。队员李梦卓驻足良久:“先生的思想如暗夜火炬,穿透百年时空,至今仍灼灼其华。”全体队员于先生墓前庄重鞠躬,真理的种子已悄然埋入心田。

团队成员在独秀园聆听讲解
7月8日上午,调研队前往迎江区南水关巷,走进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及安庆早期革命活动陈列馆。走进读书处,青砖黛瓦镌刻着陈氏家族的生活印记。讲解员深情讲述:“他们牺牲时都不到30岁,却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重量。”“书香世家”“觉醒青年”“革命中坚”“浩气长存”四个展区,铭刻着两位青年革命者为国为民的炽热青春。步入陈列馆,队员们在“时代先声”“辛亥风雷”“五四狂飙”“曙光初升”四个篇章前驻足凝望,从记录安庆早期党组织筚路蓝缕的珍贵影像和见证烽火岁月的革命文物中深切地感悟到共产党人严守纪律、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下午,调研队奔赴中共安庆建党会议旧址——安徽省首个城市党组织安庆支部的诞生地。旧址内复原的会议室、油印机等,生动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于险境中点燃皖江革命火种的艰辛与勇毅。

团队成员为“二陈读书处”拍摄做准备工作
7月9日,调研队先后走访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安庆市博物馆,并在周边对居民及游客就“新青年革命足迹与建党精神的安庆传承”的相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革命文物陈列馆内,革命传单、斑驳步枪、烈士家书,每一件展品都是烽火年代的泣血证言。在安庆市博物馆近代文明陈列展厅,从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悲壮,到近代工业发祥的荣光,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抗争,安庆在历史洪流中的特殊地位与红色基因,让队员们有了更为立体和震撼的认知。

团队成员在安庆市博物馆进行调研
实践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在蔡山社区,队员王文君为孩子们讲述了陈氏父子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动人故事。精心挑选的党史动画片让孩子们沉浸于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紧张处屏息凝神,激昂处掌声雷动。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抢答。课程尾声,队员们指导孩子们亲手绘制党徽,稚嫩笔触饱含赤诚。

团队成员协助小朋友填写调查问卷(摄影:刘明珠、王文君、李梦卓、谢陈龙)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行走的思政课,更是灵魂的淬炼场。安庆深厚的红色沃土,让书本上的理论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从陈独秀先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毕生求索,到延年、乔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青春绝唱,再到安庆支部点燃江淮星火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在安庆这片热土上的光辉实践,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丰厚养分。青年学子们在此次实践中,不仅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坐标。他们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的,不仅是精神火炬,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这份在红色热土上汲取的信仰力量,必将化为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坚定步伐,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写下属于这一代青年的奋斗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