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机械工程学院的马晃晃成为我校又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条消息时,他已经在淮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往了合肥安徽省立医院。10月30日,听说马晃晃捐献成功之后已平安返校,记者急忙找到他的宿舍,却从他的室友丁海峰那里得知,马晃晃回到学校后没做休整就连夜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曾经是留守儿童的马晃晃,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最近爷爷的身体不太好,马晃晃放心不下,特意回家看望——无奈记者只能在等待的失落中又一次与他失之交臂。
那好吧,采访就从马晃晃的亲密室友丁海峰开始吧!
捐献造血干细胞 原来很简单
丁海峰告诉记者,此次的捐赠造血干细胞历经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从10月23日至29日的这段时间里,丁海峰陪马晃晃一起住在合肥省立医院单独开出的一间病房里,为了保障捐献的顺利进行,两个人的活动空间并不大,有什么需求都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负责专项提供。捐赠前几天,马晃晃每天的早上和晚上会被分别注射一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和释放,29日上午八点半开始捐赠工作,十一点半捐赠工作顺利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丁海峰深有感触地说。
丁海峰眼中的马晃晃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踏实能干的好干部、孝顺懂事的家中小辈。丁海峰告诉记者,平时里的马晃晃保持着质朴的本色,在别人选择沉迷网络的时候,马晃晃选择了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勤学的马晃晃也获得了江南化工助学金、宏大爆破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在马晃晃的生活里,帮助他人也是经常做的事情,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无论大小事,马晃晃总是热心帮忙。丁海峰告诉记者马晃晃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家庭的影响,马晃晃的父母一直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马晃晃和爷爷奶奶还有一个12岁的妹妹,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妹妹还小,马晃晃的责任便很重,这样的生活也让他早早地成熟起来,平时不但要把家里面的农活和家务做好,还要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生活的不易,让他更懂得爱心的可贵。虽然马晃晃从小很少享受父母的关爱,但他跟着爷爷奶奶常年的生活,受到了老人们很深的影响,也继承了老人们勤劳、质朴、乐于助人的品质。
和马晃晃约好见面时间已经是捐献结束一个多星期之后了。下午三点的校园里飘着小雨,记者跟马晃晃约好在图书馆门前见面,此时一位一直笑呵呵的同学走了过来,正是马晃晃。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脸上有点青春痘,笑起来很随和,脸色红润,并不是像记者想象中的那样脸色苍白。
马晃晃跟我忆起他的献血史,而捐献造血干细胞真是“无心插柳”。2014年3月是他第一次血样入库。但是在那个时候他并没有想过对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想参加的是学校历年组织的爱心献血活动,做一名义务献血人员。可是由于他在献血的前两天身患感冒,吃了一些感冒药,在献血的现场相关的医务人员拒绝了对他血液的抽取,并建议他可以考虑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不考虑血液中的药物因素。面对着不能实现爱心献血的局面,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听从医务人员的建议,配合医务人员实现了血样的采集,将自己的血样资料入住到中华骨髓库。也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才得以在时隔两年后的今天,实现了一颗爱心对一个鲜活生命的生命接力。
马晃晃说,他也没有想过能够这么快的配型成功,将自己的血型资料存入中华骨髓库,更多的只是抱的一种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的心态,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那时的一份爱心,却能够在此时开出最绚烂的生命花火。
马晃晃轻描淡写地说:“捐献过程很简单,就是在两只手臂相关肘静脉处各插上两个针头,血液流经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之后还会流回到自己体内,身体躺在床上别乱动就行了。”
不去刻意地做什么,只是默默地播下一颗爱心的种子,等待着生命花朵的盛开。
生活不易 他更懂得爱心可贵
其实,马晃晃在最初也不知道捐赠造血干细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需要将自己的血样资料入住到中华骨髓库中,医生会根据白血病患者的血样来和中华骨髓库的血样进行配对,只有配对成功之后,才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与自己联系。而且血样配对成功的机率很低很低,就算实现了配对,也可能会因为患者或捐献者的个人原因而导致骨髓移植的失败。
马晃晃上网仔细查找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介绍,也正是这次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介绍的仔细查阅,打消了他的顾虑,坚定了他对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在淮南红十字会的安排下,马晃晃在淮南市的朝阳医院配合完成了捐献前的体检工作。2014年年底,正在家里陪着父母过年的他,接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他的体检结果符合捐献要求,与广东省中心市一位小女孩配型成功,向他征求捐献意见。同时还提醒他,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随时都可能会展开。马晃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马晃晃说:“在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听说自己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阻拦的态度表露无遗,并不同意我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捐献。我就反复地和他们说,捐赠造血干细胞就是抽一点血,其他什么都没有,还能救一条人命,父母才同意了下来。”
今年8月份,正在家里过暑假的马晃晃接到于8月29日参加体检的信息,内心充满激动的马晃晃提前赶到学校住了下来。很快,10月份他就接到了体检结果信息,通知他在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前往合肥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工作。其实,在此之前马晃晃曾配对成功过,但由于患者情况不稳定,就没能捐献成功。马晃晃说:“这次也算完成了我的一个未了的心愿。”
身边的人在得知他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不停地向他发来问候和关心,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向他表示鼓励,发出赞扬。他说,我真的感觉整个过程很简单,我也不认为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但身边的一位位素不相识的人给予的关心和鼓励却让我从内心里感到温暖,那种感觉让自己的心底都暖得发烫。前几天在医院,外地工作的父亲放心不下我,就打电话过来,问我需不需要他回来陪我,我就一直跟他解释说,就是抽一点血,没什么大不了的。室友从得知我血型配型成功到我捐赠成功,一直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比我还激动,都想陪我去合肥参加捐献。我的亲戚、同学、朋友在得知我的消息后,经常打来电话问我的情况。
因为捐献工作正赶上期中考试,为了不影响捐献工作的正常进行,学院领导特意为我批了一张长期的假条,并为我办了缓考证明。捐献期间,辅导员周庆宏老师一直在我身边为我跑前跑后,帮助我解决了不少事情。医院还给我配置了单间和主治医生,我的血管比较细,在抽血扎针的时候由护士长来主针,感觉自己不像是捐献者,更像是一位患者,成为了众人体贴照顾的对象。
在谈话的过程中,他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感觉这没什么,就是抽个血啊”。可也正是这次的“抽血”,用爱实现了对一个幼小生命的生命接力。
在采访结束时,马晃晃感慨地说,我国的中华骨髓库的血样资料还是少了一点,现在医疗水平先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就是抽一点血,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里,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生命的希望。
马晃晃说:“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如果每个人都能伸出一双手,这个社会会更加温暖。”
(撰稿、核稿:学生记者 李周、毛立睿、杨奇,机械学院 徐育军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