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名倒数到上岸川大,他的逆袭之旅这样开启!

核稿:施培松 撰稿:付妍、马鑫雅、钱豪帅 审稿:施培松
     日期:2022-09-13     浏览量:

吴洋,中共预备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16-1班本科生,简单概括,他的大学始于“混乱”,最后才得以“圆满”,他也不像别的学霸那样耀眼夺目,他是曾经的“逃课能手”“挂科王子”,所有的改变,来自于2018年到2020年服役于火箭军某部队的经历,“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对吴洋而言,并不只是简单的军旅生涯那样简单,而是一次质变、一次飞跃。他曾获2019年“优秀义务兵”称号及嘉奖、2021年校级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并最终成功逆袭上岸四川大学材料A类学科材料与化工专业。他的经历诠释了“只要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这句至理名言!

放浪形骸&浪子回头

大学生活自由轻松,没有约束,在大一大二两年里,吴洋逃过课、挂过科,学年绩点倒数,学习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他曾经沉迷于游戏:英雄联盟、荒野行动玩得热火朝天,甚至逃课玩游戏......堕落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时间一长逃课便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即使是上课来到教室,他还是不会学习,要么睡觉,要么在手机上玩游戏。“除了学习的事儿不做,其他吃喝玩乐的事儿都做”,吴洋低着头说。温室里的安逸一次次将吴洋的底线拉低,最后的成绩也是惨不忍睹。大一时他的英语、VB挂科,大二时两门专业核心课也是及格飘过,此时的他深陷于泥沼中,难以挣脱。

出生于四川眉山的吴洋,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拼保障他的学习生活,他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小的时候,吴洋的爷爷经常带着他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那时候就觉得上战场的军人是真有血性和韧劲,但是后来年龄大一些,人也叛逆,就开始放浪形骸了。”上了大学后,过惯了安逸生活的吴洋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这也让他的家人痛心疾首,多次的谈话之后,父亲的一句“你这样以后能干什么呢?”让吴洋醍醐灌顶,反思也从这时候占据了吴洋的生活,“是啊,以前那个德行能干什么呢……”吴洋经常这样问自己,“时常感觉自己的积重难返,不知怎么改变自己。”

转机出现在大二下学期,材料学院的征兵宣传让吴洋了解到秋季大学生入伍的相关事项,参军的念头在他心中点燃,“我觉得这就是改变的契机。”吴洋说。在家人的支持下,2018年秋天,吴洋穿上了军装,乘上了开往部队的列车,开启了他火热的军旅生活。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坚持、不服输、集体荣誉感,这些掩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特质逐渐被激发出来,吴洋的自我改变悄然开始。

军旅生活,改变发生

初到部队,严格规律的作息要求让这个两年大学生活从未规律过的毛头小子感到极其不适应。不常锻炼的吴洋,第一次三公里训练就败下阵来。严格的体能要求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和吴洋同期下连的有8个人,他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听着别人说起自己3公里跑了多少分钟,单杠又拉了多少个,彼此间的差距让吴洋感到羞愧。“军队不是浑水摸鱼的地方,可以输但是不能不拼尽全力,否则连战友都会瞧不起你!”三公里体能和速度不够好,吴洋就每天提前40分钟起床,在全连一起训练前,自己先去加训3公里;单杠拉得不够多,吴洋就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去器械场加练。经过各种“魔鬼式”的训练,他的各项科目成绩不断进步,三公里成绩从14分半提升至的11分半;单杠从1个到3个到6个,最终达到18个;进阶跑从7、8阶到9阶多再到最后的12阶以上......蹭掉多少次皮,磨了多少个血泡,又流了多少汗水,这些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

吴洋所在部队驻地位于吉林省,冬季气温最低可达到零下三十多度。9月份入伍的吴洋在经历了3个月新兵连,3个月集训后,下连已经是第二年4月份了,这个时间对于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入温暖的春季而东北地区仍然是冬季,早晚温差大,早上出操时吴洋的手被冻的通红皲裂,长起毛刺,失去知觉,他只能强忍着疼痛带上手套,但是长期的刻苦训练,让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当时手冻的就像蜘蛛网一样,但是感觉自己能够克服这小小的困难。”吴洋说。

有一次为了迎接上级对训练成果的检阅,吴洋所在连队需要在没有任何说明书的情况下搭建两个新式帐篷。像这样的一个帐篷就高达3米,占地面积有大半个足球场大,这是他们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整个搭建过程需要全单位自行摸索完成,且时间紧,任务重,吴洋所在连队从下午6点左右一直弄到了凌晨1点多。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奋进。搭建时每个柱桩都由两个人负责,一个人用身体支撑帐篷,另外一个人抱着柱子,当所有人都准备好,“3!2!1!”的口令声响起,帐篷终于被支撑了起来。那瞬间,帐篷顶上交辉闪烁的繁星和帐篷顶下欢呼雀跃的战友们,交织成吴洋眼中最美的风景。“我爱我们的连队!”吴洋回忆起那晚仍心潮澎湃。

第一次百公里拉练也让吴洋吃了不少苦头,他从来没有在负重的情况下走过那么远的路。拉练第一天走了40公里,晚上回来时吴洋的双脚已经失去知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吴洋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站立,脚后跟不能着地、靠着脚尖走路的他艰难的撑过了上午的路程,到了下午吴洋实在走不动,只能在战友的搀扶下前进。隔壁班的班长注意到他的异样,劝说他:“你这样只会拖累其他人,还不如上车跟着大部队走。”吴洋没有接受班长的意见,他放开战友搀扶的手,找了根树枝做支撑坚持自己走了下去,“没有什么行不行,只有想不想。别人可以我也一定可以。”好在最后一天的拉练相比于前两天要轻松许多,“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我踩进水坑里感觉脚湿了,回到宿舍才发现两双鞋的鞋底都被磨出了一个洞。” 艰苦的训练没有磨灭他的热情,反而促使他成为了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并不是不可发生的。在部队服役的这两年,吴洋蜕变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在他眼里,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责任,只要接下了任务就必须无条件、尽善尽美地完成。部队服役期间,吴洋还担任单位新闻稿撰写员和连队会议记录员。但一天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晚上十点过后才开始,这就使得撰稿人吴洋时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工作的压力并没有压垮坚韧的他,在三四个小时的休息后,他依然坚持早上六点按时起床。吴洋在各项任务中积极良好的表现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一年的刻苦训练和努力工作,上级领导和战友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9年“优秀义务兵”评奖评优中,吴洋赢得了近乎全员通过的票数。怀疑、后悔、否定之后,军营所给予他的成长——坚持、不服输、集体荣誉感,以一种更为坚实的方式,嵌入他的生活中。此刻他真正从泥沼中抽离出来,从自身找到一股力量,支撑着自己不断向前。

先敬礼后执笔,不负国不负己

两年的军旅生活让吴洋不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更让他蜕变成理想中的崭新自我。在部队中看到其他战友或为了家人,或为了国家而奋斗,吴洋也会思索起自身的未来:“作为一个军人,还是在校生,我应当大有可为,为什么不去冲一冲,搏一搏?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呢?”考研,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吴洋心中的执念,通过战友,吴洋对考研有了不少了解,最终确立家乡的四川大学为自己的目标。

而离开校园的两年,本就成绩不佳的吴洋和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这让他倍感压力,但是那些军队中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瞬间总是在意识深处鼓励着他——你可以!他决心要一改从前浑浑噩噩的学习状态,不但要追上大家的进度,更要获得优异的成绩!于是他加倍努力,追上同学学习进度的同时也积极备战研究生考试。他把军队里的作息运用到学习上来:坚持每天6:30起床,7点到图书馆背单词、做题,中午12:40-13:30短暂午休后,接着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直到晚上12:30回寝休息。除了坚持完成每天的日常课程之外,每天早晚他都会至少抽出总共6个小时的时间复习考研课程,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吴洋坚持了整整一年。谈及过去的这一年,吴洋感慨道:“怎么能睡得着呢,一想到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学,想想自己的目标,我就睡不着,这一年来我都没有休息一天,有目标就有动力了。”

吴洋的考研秘诀是“吃书”,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吃透背熟。像《材料科学基础》这类知识点众多的科目,吴洋则会将课本反反复复背上几遍,第一遍用了一个半月,逐字逐句看课本,弄懂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将所有真题对应的知识点在书上勾画或是根据知识点自己设想会出的题型。“那么厚的书都快被我翻烂了。”吴洋开玩笑道,一本《材料科学基础》在短短几个月内便经历了“由薄到厚再到薄”的三个阶段,书里的字迹和笔记便条让原本因为长时间翻阅而“消瘦”的书本“丰满”起来,吴洋再将书本一页页“吃薄”,吃进心里。这时的书本已不仅仅包含了知识,更承载了吴洋对未来的期望。

吴洋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英语是弱势科目,于是他在复习中着重加强了英语学习。七月份前,每天早上他会背1个小时单词并听2个小时的词汇讲解,下午会再加上一个小时的语法课,进行提高学习;七月份后,他便开始加强做题训练:每天完成一套阅读理解和翻译题,或是做一套完形填空,抑或是研究新题型,接着再配合唐迟老师的课程加深理解,并积累记忆新单词;在复习阶段的最后,他调整了整体学习计划,重点加强模板记忆。

吴洋在严格安排自己的考研规划同时,也没有落下本科的课程学习。“我知道我以前的学习状态,回来后特别怕赶不上,所以每堂课我都不敢落下。”他按部就班地紧跟老师的节奏学习,吴洋印象中比较难的是《高分子物理化学》,书中的知识点很是晦涩难懂,于是吴洋专门用了一周的时间将书本重新认真自学了一遍,他说:“弄懂之后发现其实本科内容比较浅显,并不难。”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都会取得收获,经过一年的努力,吴洋以大部分科目均在85分左右的优秀成绩获得了2021学年的校二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并成功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份莫大的鼓励,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虽说考研是一个人孤独的旅程,但吴洋也并不是孤军奋战,他的成功离不开战友和同学们的帮助。自回校后,吴洋便和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战友刘阳约定一起为了未来拼搏。他们在松懈时互相督促,在失落时互相安慰,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忙。他每天和战友一起吃饭,一起学习,每当吴洋在图书馆等不到午休后的战友,总会打个电话提醒对方:“快起床。再不起床就考不上喽。”而战友也会每晚陪吴洋在一天的忙碌后夜跑,剧烈的运动让汗水不停地往外冒,跑步带起的风让周身更轻快了几分。这样的夜晚是吴洋一天当中不多的轻松时刻,那时的微风、汗水、战友,都让吴洋内心的压力缓解不少。吴洋在心情低落亦或茫然无措时,也会和战友谈谈心,听听他的建议或是一起畅想彼此的未来。除了和战友的互相支持外,吴洋的班级学习氛围也很浓厚,同学们十分友爱。同学们将难题发给吴洋,一起探讨解决方法。而吴洋则把收集的经典题目发给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平日里,吴洋也会和同学们约好去图书馆学习。对此,他的班长朱瑞说道:“吴洋同学退伍不褪色,在考研战场上也勇做先锋,奋勇直前。”

心中有目标,前行有力量。两条线并行,吴洋在兼顾考研的同时也做好了专业课的学习,成就了自己也团结了集体,生活充实而不显混乱。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吴洋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峰,大步迈向属于他的光辉未来。

身向党心向阳,再成长再起航


相比之前那个放纵自己沉沦在各类游戏里的他,现在的吴洋更加阳光自律,也有了自己想要坚持的爱好,健身就是其中之一。考研期间每晚21:30-22:30,在完成了当天繁重的任务后,吴洋都会和人文学院的好友杰金洪坚持在信义操场锻炼,如跳绳、长跑、打羽毛球等,都是他们的常驻健身项目。他们时常会分五轮进行跳绳的比拼,仅允许双脚起跳,每轮300次左右,两人轮流,每次吴洋都会悄悄地多跳四五十个,争取超越对手,也超越当时的自己。有一次,在最后一轮比拼时,吴洋试图以一次性跳600个的战绩“卷”到战友,结果没想到激起了战友的斗志,被战友以800个的成绩反“卷”,虽然失败了,但不服输的他也会在接下来的长跑上凭借耐力的优势扳平大比分。这种比赛看似幼稚,实则让吴洋在考研时期保持了健康良好的状态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运动完,浑身滚烫,热血沸腾的感觉是很舒服的,让我感觉一天的压力都随着汗水流走了。”吴洋说道。除此之外,退伍返校后的吴洋依然保持着在部队的生活习惯,如早起、叠“豆腐块”、整理内务、体能训练等。受当时部队里的班长影响,吴洋怀律己之心,始终坚持健身。曾经那个不甚好动的吴洋,三公里的运动任务完成后都会气喘吁吁;现在这个积极自律的吴洋,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多样锻炼对他而言已不是一件难事。“虽然我退伍了,但我时刻铭记‘若有战,召必回’。我要随时随地做好为国家奉献的准备!”吴洋坚定地说。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退伍后的吴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现在已是一名预备党员的他,思想上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解与党相关知识的重要性。现在的他每天都会花2到3小时来阅读名著,遇到有所感触的句子还会大声朗读出来,加深印象。“读书正当时,不负韶华梦”。他最近正在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春的感言,让吴洋颇为感慨,“社会因为存在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们现在的生活才会这么幸福,既然这样的人是存在的,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读书,让吴洋在每次静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经历和处事经验后,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思想上的提升。

除了读书外,吴洋还喜欢观看“学习强国”上的学习内容,其中“国防军事新闻”是他最常看的板块。现任“冰雕连”排长的新闻、炸水门桥老英雄的采访、博士生投笔从戎的视频,战机战舰的身影......每次看到这些都会让他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热血沸腾矢志报国的冲动。人的一生,是一连串抉择织就的过程,其精华在于自己所选择的生命的最高境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要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们同在”。曾经那个普通的“叛逆”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名怀抱“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伟大理想的坚毅青年。现在,成功上岸四川大学的吴洋已经有了对未来的初步规划:或是精进学业,攻读博士;或是报效祖国,考上警察。“不拼不搏等于白活,不苦不累生活无味,因为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这句张贴在他所服役部队的励志标语,至今仍在激励着他向理想进发。

成长,是褪去最初的稚嫩、冲动、迷茫,是敢于突破桎梏追求转变的毅力、信心、勇气。“初心寄华夏,岁月赠山河”,鲜明矗立的旗像是明媚的阳光,耀眼,永远温暖着迷惘的人;向阳生长的吴洋像是常青的树,笔挺,将永远指向崇高的理想。

撰稿:付妍、马鑫雅、钱豪帅

核稿:施培松

编辑:李林

审稿:施培松

上一条:安理工→北理工!弹药工程→兵器工程!她在安理“披荆斩棘”! 下一条:WOW!这对学霸情侣可“研”可甜!磕到了!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