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专访 | 袁亮: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巨大 缓解气候变化大有可为

核稿: 撰稿: 审稿:田中良
     日期:2023-04-27     浏览量:

编者按

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巨大,未来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我国生态碳汇行动正式开始了。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等内容进行部署。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义,生态系统碳汇是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研究表明,生态碳汇可以促进温室气体的减排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我国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碳汇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在京组织召开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集中评审会,其中,“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研究”项目备受关注,赢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安徽理工大学是参与此项研究的单位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生态系统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袁亮分析指出,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之一,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大,是大气碳库的2-3倍、植被碳库的3-4倍。充分发掘土壤碳库巨大的减排增汇能力,对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低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其他地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逯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比如由于本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我国仍然有大量森林处于中幼龄林或近熟林,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欧美气候条件相似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依然有很大的固碳潜力,我国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使我国生态系统碳库总体上还在持续累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年均固碳为35亿吨、26亿吨。“我国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逯非指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10亿吨-40亿吨二氧化碳/年,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个数值是13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年。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不断开展,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还在稳步提升。

我国生态固碳仍面临一些挑战

“固碳战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其中,物理固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生物固碳技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在袁亮看来,增加森林、草原、土壤和湿地等生态碳汇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生态固碳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袁亮认为,有五大挑战值得关注。一是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不是十分清晰,尚待进一步摸底调查,亟待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

二是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不足且区域分布不均。华北、华东、中南等宜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大,但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小,且干旱缺水、沙漠地表导致西北地区造林种草难度较大。

三是财政金融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森林和草地的固碳效益主要通过国家的重大生态工程来实现,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投入整体有待提高。由于生态保护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经济收益低。

四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生态系统碳汇技术、监测体系、标准、市场和政策体系尚待健全。

五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支撑体系亟待完备。碳汇计量及监测体系评估与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及碳汇金融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碳汇交易机制尚不完善等。

逯非也深有感触地说,生态系统固碳要符合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演替客观规律,短期内生态系统固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长期看,也需要关注生态系统因碳库趋近饱和而碳汇功能下降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对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做好短中长期布局,避免短期碳汇快速提升、中长期碳汇下降而影响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情景发生。

“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面临水、土地等资源的极大限制,因此,需要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开展。”逯非指出,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禀赋条件和承载能力,避免在局部区域开展高耗水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引起区域水资源短缺。

逯非表示,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还会引起生态系统(植被+土壤)碳库以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因此,应综合评估和调控工程区内植被和土壤的碳循环以及工程或措施涉及的其他温室气体收支变化,确保采取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具有真实可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效应。

逯非说,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所在区域居民的支持,建议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与生态系统碳汇巩固提升统筹考虑。

生态固碳增汇成本低于工业减排手段

与工业固碳相比,生态固碳增汇的成本效益如何?逯非指出,研究发现,通过重大生态工程实现每吨固碳增汇的投资,总体而言是低于绝大多数工业减排手段的成本。如果不考虑重大生态工程投资中用于生态补偿的部分,仅考虑造林营林等措施的投资,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实施在促进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的同时,也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强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增加生态产品的过程。”逯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了总体部署,协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和生态产品的产出,在推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大背景下,将可能在碳交易市场之外,获取其他生态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生态固碳措施的收益和经济可行性。

袁亮认为,挖掘生态系统的增汇潜力,首先应该将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提高停伐管护、中幼林抚育等补助标准,提升天然林碳库质量及其固碳增汇能力。其次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价格等政策工具手段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形成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和保护建设多元共治的新格局。研究出台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碳汇能力的税收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技术、资金、项目援助。

巩固和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如何巩固和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逯非建议,要由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行动规范有序有效开展。要将以国家公园为主导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红线以及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等重要政策统筹布局,协同实施,将生态系统的碳库储量、碳汇现状和发展潜力,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进一步推进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行动的额外性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提高其经济可行性。要加大相关领域研究力度。

结合我国生态系统固碳机理和增汇潜力实际状况,袁亮提出,要研究制定我国生态系统固碳方案、推进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国际合作、完善空间管控目标指标、强化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构建碳汇监督管理机制、加快编制科技专项规划、加快发展碳市场和生态碳汇核证减排量的交易、推动制定固碳增汇行动方案等。(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

审稿:田中良

上一条:省委书记韩俊来校调研 下一条:学校隆重举行2023年共青团先进暨学年总评表彰大会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