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是他最美的毕业答卷 | 记我校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晓宇

核稿:曹秀军 撰稿:化学工程学院 审稿:董坤
资料来源:化学工程学院      日期:2023-05-23     浏览量:

5月22日,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即将毕业的“00后”大学生赵晓宇完成了一份人生中最特别的“毕业答卷”——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小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也因此而成为淮南市第60例、我校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现场

两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赵晓宇的捐献故事是源于在学校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2019年10月,刚进入大学校园的赵晓宇正赶上自己19岁的生日,时逢淮南市红十字会在学校开展“庆祖国七十华诞 献血进高校”活动,赵晓宇看到献血车和排队献血的同学们,眼前一亮,毫不犹豫上前献血。在听完志愿者介绍后,又多留了十毫升血样到中华骨髓库。当时,他就想,这不仅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还留下了一份生命的希望,这些都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时隔3年,2022年10月,又是赵晓宇的生日,正在抓紧准备毕业论文的他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留下的那份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他很是兴奋,当即答应愿意捐献。

可当赵晓宇兴致勃勃地告诉父母时,妈妈因不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误认为是抽骨髓,十分担忧。他从网上找了许多相关知识,想方设法地与妈妈解释。当妈妈得知患儿和自己的孙女同龄时,本就善良的她被打动了,最终同意了儿子的义举。

今年3月,在外地实习的赵晓宇接到捐献前体检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回淮南,按照要求一步步做好相关工作,希望尽早能为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

爱的种子开出爱的花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爱的土壤里播下爱的种子中,必定会开花结果。

赵晓宇至今对十几年前,妈妈带他在北京街头献血的情景记忆犹新,他清晰的记得,妈妈说“献血可以救人家的命”那句话。

日常见到流浪猫狗,赵晓宇也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和家里买的肉悄悄拿来投喂。2008年汶川地震,刚上二年级的赵晓宇看着电视里灾区的画面非常难过,可那时家里很困难,他也没有零花钱。当他向父母提出要给灾区捐款的愿望时,父母没有拒绝,拿出微薄的生活费让他到学校捐款。这些点点滴滴,都让赵晓宇心中爱的种子不断发芽、成长。

同学眼里最好的伙伴

赵晓宇从小跟着在北京务工的父母就读,学习上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初一时还获得了丰台区三好学生。

大学四年,他性格温和、谦虚礼貌、乐于助人,不管是室友还是同学,都对他一致好评。

大一时,同学们还不熟悉,一次雨下得很大,一位同学没带伞,赵晓宇主动把伞撑在了同学的头顶。宿舍脏乱了,他也总是先拿起拖把,带头干活。

他兴趣广泛、喜爱读书,有一段时间因自己的爱好忽略了主课,也因自己不喜欢理论类型的课程而影响了理论考试。在老师的及时引导下,他很快调整状态,逼着自己加紧追赶。他有时会责怪自己的学习在班上落了后,但在同学们的眼里,却并非如此。“他是我们班里实践能力最强的!”“他好学好问,老是找我问问题,是他在促使我加强学习。”问起大家对赵晓宇的评价,同学们七嘴八舌道出了一个真实的他。

捐献现场(淮南市红十字会提供)

当得知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是为了挽救一名不满3岁的小女孩时,赵晓宇感叹命运的神奇和缘分,他祝福患儿能像侄女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赵晓宇觉得,为了挽救一个花朵般的生命,没有什么能比挽救生命更重要。

(来源:淮南网)

撰稿:化学工程学院

核稿:曹秀军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

审稿:董坤

上一条:强“基”固“本” | 学校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条:我校在第八届“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